匠心筑城 | 深城交设计师陈燕芳:方寸之间见天地 毫厘之处显匠心
日前,随着深圳《能工巧匠》第四季系列纪录短片在媒体上播出,好消息传来,在深圳市第十四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中,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景观数字设计院设计师陈燕芳获得“微景观设计”个人项目第一名。这位扎根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十二载的工程师,用一盆精巧的“探寻仙踪”微景观作品,诠释了当代城市建设者“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职业追求。
“景观设计是有生命力的艺术。”在镜头前,陈燕芳轻抚着多肉植物嫩叶说道。在她斩获桂冠的作品中,鲜亮的多肉构成视觉焦点,深绿植物层叠出山林意境,青苔砾石演绎留白之美,古朴的茅草屋与小桥定格着“仙人弈棋”的诗意瞬间。这种对自然元素的精准把控,源自她在深城交参与的数十个景观项目的沉淀——从街角口袋公园、绿廊公园带到西丽湖生态廊道,每一处设计都在丈量着城市空间的温度。
在大型生态项目中,陈燕芳将“方寸匠心”延展为城市尺度的设计智慧。面对西丽湖复杂的水网修复工程,她和团队构建了6.5公里连续的多层级毛细水网管理体系,筑牢水安全基底;针对场地人工河道、污染鱼塘、撂荒耕地、脆弱山林,创新运用24类生态工法,,让受损的水体、耕地、山林重焕生机;巧妙将光伏板与平台廊架结合,设计了深圳首条光储超充低碳绿道,节约运维能耗。“无论是微景观还是大工程,核心都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对话。”在她主导的居民区景观设计中,适老化活动区采用防滑透水铺装,儿童游乐场嵌入植物认知模块,用设计搭建起全龄友好的公共空间。
陈燕芳的成长轨迹,映射着深圳城市进化的脉络。从福田中心区到西丽湖绿道,她亲历着“设计之都”对生态价值的重新定义。“过去我们追求视觉冲击,现在更注重生态韧性。”陈燕芳的工位上,常年摆放着数十种植物样本。“好的景观设计应该像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她和团队建立的数字景观模型库,收录着众多华南地区植物生长数据,通过参数化设计实现“春赏木棉秋观栾树”的季相美学。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她在深圳市“工匠培育计划”中脱颖而出,成为“深圳工匠”候选人。
当镜头掠过她电脑屏幕上跳动的设计图纸,定格在布满青苔的微景观作品时,陈燕芳道出深城交人的共同信念:“我们设计的不是冰冷的构筑物,而是承载城市记忆、激发人文活力的生命体。”在深圳这座“公园城市”的进化史上,正是无数像她这样的建设者,用毫厘之间的匠心雕琢,编织着都市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