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 | 基于街道设计理念的城市道路品质提升实践 —— 以宝安大道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开始从“侧重道路交通功能”向“兼顾公共空间功能”转变,街道设计的理念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改造等实际项目。本文以宝安大道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为例,总结了在街道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城市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实践,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引言
 

在深圳市近年来开展的道路品质提升工作中,街道设计的理念已在管理、规划、设计等多个层面得到广泛应用。2017年,罗湖区出台了深圳市第一个街道设计导则——《罗湖区完整街道设计导则》,2020年福田区出台了《深圳市福田区街道设计导则》。这些导则的出台从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为街道设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作为深圳市本轮道路品质提升工作中较早完工的项目之一,宝安大道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从规划理念、设计策略、工程实践等方面做出了探索,为基于街道设计理念的道路品质提升项目提供参考案例。

 

 

01 从道路到街道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空间。在快速化发展阶段,道路规划设计往往更加注重机动车出行,而忽视了对慢行、非机动车和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功能的关注。在对于道路过度机动化反思的基础之上,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兴起。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完整街道理念,强调城市道路应为所有方式的交通出行者提供一个公平的街道空间。2004年,伦敦颁布了世界上第一本街道设计导则——《伦敦街道设计导则》,倡导将街道空间作为交通与公共空间的共同载体。此后,纽约、阿布扎比、新德里及上海、深圳等国内外城市陆续发布了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或类似指引,街道设计理念得到丰富和进一步发展。为了重塑街道,实现“道路”向“街道”的升级,必须在目标导向、功能定位、管控边界和设计范畴四个方面全面转变设计理念:

 

①目标导向:从“重视机动车通行效率”转变为“关注参与者使用体验”

 

②功能定位:从“侧重道路交通功能”转变为“兼顾街道公共空间功能”

 

③管控边界:从“传统道路红线”转变为“完整街道空间”

 

④设计范畴:从“传统工程设计”转变为“整体环境设计”

 

城市道路具有交通和公共空间两个属性,从道路设计到街道设计,需要统筹城市道路的两个属性,使其在服务于各类交通参与者,实现人与物在空间上的移动的同时,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服务于社交、休闲、商业等各类公共活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从升级交通功能、保障交通安全,激发空间活力三个方面着手。

 

①升级交通功能:城市交通应服务于所有方式的交通出行者,包括小汽车、公共交通、非机动车、行人。小汽车交通的核心诉求是高效顺畅,应采取措施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公共交通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升竞争力,尽量保障独立路权,注重与轨道站点的接驳,优化换乘条件,并配置人性化的公交服务设施。非机动车及行人需要舒适的通行环境,应保障连续且宽敞的通行空间,可靠的无障碍设施,便捷的停放设施,实现零高差过街等。

 

②保障交通安全:行人在街道上体验到了安全感才有意愿进行公共活动,保障交通安全是激发街道空间活力的前提。应采取措施降低机动车意外侵入行人通行空间及行人侵入机动车通行空间的可能性,包括设置立道牙、安装护栏、车辆降速,设置工业级防撞柱等措施。交叉口是机动车与行人交叉通行的区域,交通事故高发,应予以重点关注,采取措施降低交叉口交通事故率。

 

③激发空间活力:公共空间环境品质质量好时,公共活动频率增加,通过提升街道空间的环境品质可以激发公共活动。城市道路的公共活动功能与沿线土地利用性质相关,应依据沿线土地利用性质确定道路公共活动功能,并打开城市与街道的界面,促进城市与街道的融合,激发公共空间活力。

 

 

02 宝安大道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

 

 

2.1 项目概况

 

为全面提升宝安城市环境品质,加快建设“湾区核心”,充分展示深圳特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宝安区委区政府启动宝安大道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工程改造范围为宝安大道(新城检查站至裕安一路)、创业一路(新湖路至翻身路)及交叉路口四块闲置绿化用地,道路长度约3公里,四块闲置绿地面积约5公顷。

 
图片
 
项目区域位置图

 

 

2.2 认知及愿景

 

宝安大道红线宽100米,主线双向8车道,两侧设双向4车道的辅道,道路沿线以居住用地为主,为兼具交通性街道与生活性街道特征的综合性街道。创业一路红线宽55米,双向6-10车道,道路沿线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为兼具交通性街道与商业性街道特征的综合性街道。

 

通过改造将宝安大道和创业一路打造为集“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个性化城市交通综合体,代表宝安改革开放形象的门户地标,彰显特区文化的城市动脉、绿色共享的完整街道。

 

2.3 八大措施

 

(一)通过交通组织精细化设计等手段消除交通瓶颈,实现交通高效顺畅

 

宝安大道和创业一路均为交通性干道,车流量大,交通拥堵严重。本次改造通过交叉口车道的重新分配、压缩机动车道宽度新增进出口道、掉头口优化、主辅出入口优化、交通标线管道化设计等手段,在机动车道总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道路通行能力的提升,改造完成后各路段平均运行车速较改造前均有显著提升。

 
图片
 
宝安大道路段车速变化(北往南)
 

 

图片
 
创业一路路段车速变化(西往东)

 

 

(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倡导公交出行

 

宝安大道与创业一路是区域公交走廊。本次改造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港湾式公交站台、优化公交站点布局、增大站点规模、提升公交站台设施、新增风雨连廊、结合地铁公交站点设置自行车停放设施等手段,提升了公交服务,保障了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

 
图片
 
公交专用道
 

 

图片
 
港湾式公交站台

 

 

(三)全面提升慢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街道

 

宝安大道与创业一路慢行交通需求大,局部路段慢行空间狭窄,渠化岛,二次过街安全岛行人及非机动车溢出,慢行空间严重不足。本次改造通过断面重构、渠化岛线型优化、反向公交站台设计等手段,大幅增加了街道慢行空间,为行人提供宽敞、畅通的步行空间。同时,对非机动车与行人进行隔离,明确独立路权。优化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提升过街体验。

 
图片            图片
 
设置反向公交站台增加慢行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图片            图片
 
人行与非机动车道分离

 

 

(四)升级交通安全,打造安全街道

 

本次改造升级了传统的道路防撞柱,采用《车辆防撞围栏用冲击试验规范》(BS PAS 68-2010),防撞柱达到了防止车辆冲击的技术标准。对交叉口右转弯死亡弯月区域采用特殊材料警示铺装,保障慢行安全。针对交叉口渠化岛不同位置的危险程度,加强防护体系。采用50公分高实心岛头,提升过街岛安全性。优化渠化岛及三面坡设计,实现零高差过街。降低右转车速,设置智慧斑马线,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图片
 
加强型防撞柱设计图
 
图片
 
 加强型防撞柱实景图
 
图片
 
零高差过街

 

 

(五)提升设施及景观品质,打造品质街道

 

本次改造结合街道沿线需求,新增休憩娱乐设施,以道路设施及街道家具为载体,引入宝安特色文化标识,打造风格统一、品质卓越的街道形象,通过乔木+草坪+节点花境的搭配,营造简洁大气、疏朗通透的景观风格,打造品质街道,营造家门口的街道公园。

 
图片
 
休憩设施
 
图片
 
街道景观实景
 
图片
 
宝安特色文化标识
 
图片
 
宝安特色文化标识

 

 

(六)激活临街界面,促进城街融合

 

改造前的宝安大道与沿线小区有10m宽的绿化隔离,创业一路商铺门前场地与街道慢行系统存在高差,城市与街道界面相对隔离。本次改造通过打开绿化界面,将街道慢行空间连接至临街界面,对人行道与店铺前广场铺装进行一体化设计,消除高差,模糊了街道和城市的界面,促进了城街融合。

 
图片
 
结合周边商业打开绿化界面
 
图片
 
临街界面鸟瞰图

 

 

(七)延伸街道空间,激发公共活力

 

本次改造将宝安大道和创业一路交叉口的四块闲置绿地打造为街区公园,以文化、创新、乐活、艺术的主题和春、夏、秋、冬的四季元素重新塑造开放空间,以此寓意一年四季扎根宝安安居乐业的愿景,使得城市与街道的融合进一步升华,共同形成了一个整体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实体,进一步激发了公共活力。

 
图片
 
宝安大道/创业一路路口实景鸟瞰图

 

 

(八)打造智慧街道,提升街道体验

 

项目在智慧交通方面做了尝试,通过整合路口设备箱体进一步净化了街道界面。设置路口自适应智慧信号机,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设置智慧公交电子站牌,地面红绿灯和智慧道钉,提升街道体验。

 
图片            图片
 
 整合路口设备箱体(改造前后对比)

 

 
结语
 

宝安大道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是街道设计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城市道路品质提升实践,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作为宝安大道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单位,为项目提供了“规划+方案+施工图设计”的全周期服务。项目完工后,交通高效畅通,慢行舒适友好,路权明晰,安全有序,城街融合,街道活力与街道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街道,作为与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公共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促进“道路”向“街道”转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设计理念、设计策略、工程实践的角度分享了宝安大道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的经验,希望对城市道路品质提升工作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街道设计导则[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20.

[2]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3]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4]Michael R.Gallagher,追求精细化的街道设计——《伦敦街道设计导则导读》[J].王紫瑜,译.城市交通,2015(4):56-64.

[5]叶朕,李瑞敏.完整街道政策发展综述[J].城市交通,2015(1):17-24.

[6]张帆,骆悰,葛岩.街道设计导则创新与规划转型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8(2):75-80.

[7]秦健.完整街道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功能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6-10.

 

 

交通规划四院、景观设计院

撰写:任彬滔、张文杰

审核:叶志佳、罗慧男

审定:郭宏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