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 | 解码深圳轨道短驳巴士,剖析高效益线路背后的奥秘
近年来深圳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持续增长,受轨道新线开通等因素影响,常规公交客流呈明显下滑趋势。轨道接驳线作为轨道服务的延伸,是推动轨道公交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深城交携手巴士集团打造公交运营新模式,在我市推动实施一批轨道短接驳线路(下文简称“短驳巴士”),整体客流超过2万人次/日,取得了良好的客流效益。
如何保障线路客流效益?如何精准贴合乘客出行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带你解码高效益线路的“基因图谱”,为轨道成网背景下的短驳公交线网规划提供参考。
01 线路规划究竟采用了哪些黑科技?
1.潜在客流识别
现阶段进行公交需求识别,基于传统公交刷卡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挖掘其他交通方式中的潜在公交客流需求,通过吸引潜在客流实现公交客流增长,保障线路效益。深城交以常规公交客流为数据基础,融合了手机信令、深圳通、车辆GPS等7类交通大数据,识别轨道、小汽车、出租车、共享单车、步行等交通方式出行需求,有效填补传统交通数据空白(如小汽车、步行需求,轨道接驳OD)。再通过构建政府-企业-乘客多维视角的全面评价体系,对出行全链条进行效用分析,基于离散选择模型明确各方式转移概率,实现对轨道接驳潜在需求集聚地的精准识别。
图1 轨道接驳潜在需求集聚地及出行分布图(科技园片区)
2.线路一键生成
基于识别出的接驳需求,通过构建路网拓扑、成本矩阵,自动从全市数据中抽取片区路网,并构建优化模型(以客流量与百公里客流最高为目标,线路长度、道路拥堵情况等为约束),模型采用ALNS启发式算法求解,模拟专家排线的思路,结合需求分布智能生成线路。其中ALNS算法能够有效提升搜索效率,线路生成时间可达分钟级。通过智能生成线路,不仅能使线路充分贴合需求分布,还能间接控制线路单程运行时间,能够有力支撑公交行业缩短客流培育与线路优化更新的周期。
图2 盐田路站接驳线路智能生成方案
02 在技术助力下,支线发生了什么蜕变?
1.强化轨道接驳
通过精准匹配潜在客流需求,支线服务聚焦于轨道接驳,专注为轨道交通提供客流喂给服务,延伸轨道服务范围。支线功能的明确,有力推动了公交线网实现与轨道错位发展、良性共存,对于加快公交线网优化、形成与轨道线网协同发展的公交线网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深圳原特区内共有32条支线与轨道接驳,但接驳客流占比超过20%的仅有4条,支线的轨道接驳功能薄弱。2021年深圳巴士集团联合交通中心开通10条轨道接驳支线(即短驳巴士),其中客流增长最为迅速的B660、B667等线路接驳客流占比超过70%,有力承担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职责。
2.服务品质提升
通过创新线路运营服务模式,支线服务摆脱了定点定线、配车数、场站等的约束,通过灵活设站(设置招呼站等)、高频发车(发车间隔3-5分钟)等方式,为支线打造出了“高频快速、准点可靠、方便灵活、招手即停、门到门”的品质线路,公交吸引力明显增强。
图3 线路运营服务模式主要创新
3.客流效益突出
图4 短驳线路分布及主要接驳建筑
目前全市轨道短驳巴士主要为大型社区、产业园区、商业街区提供接驳服务。开通四个月以来,客流量稳步增长,工作日总体客流由1600人次/日增长至约2万人次/日。其中接驳万科云城、腾讯大厦、侨城坊等5条线路客流增速最快,日均客运量较开通首周增长1倍多,均达到1900-5000人次/日,其中3条线路百公里客运量高于570人次/百公里。
注:2018年北京、上海、广州常规公交的百公里客流分别为250、200、210人次/百公里
图5 B667(万科云城接驳线)早高峰客流现状
图6 10条线路开通后总体客流变化情况(单位:人次/日)
注:数据截止2021年6月27日
4.品牌效应显现
在短驳巴士开通初期,市民纷纷表示赞扬,认为线路不仅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还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黑车”问题。随着短驳巴士融入日常出行,品质服务深入人心,体验过的乘客常称其为“招手停巴士”、“接驳巴士”, 轨道短驳巴士在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中逐渐发挥出品牌效应。
图7 短驳巴士开通后市民反响热烈
03 哪些“宝典”共同塑造了高效益线路?
总体来看短驳巴士客流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线路,其中接驳万科云城、天颂雅苑等的4条线路车公里营收超过4.5元。如何打造高效益线路?接下来从“在哪服务、为谁服务、怎么服务”三个方面,为大家奉上独家“宝典”。
1.在哪服务?
服务区域位于公交线网盲区(社区或园区内部、交通孤岛等)或覆盖不全、服务不好的区域,存在人口、岗位高度聚集的建筑群,步行接驳距离约2km。在这些区域,接驳地铁的全过程出行时间大幅缩减,由20分钟以上缩短至10分钟左右。
a)从断头路始发
b)进入交通孤岛内部
图8 线路深入线网盲区示例图
2.为谁服务?
客流需求明确,以服务通勤出行为主。线路工作日客流均集中于潮汐通勤时段,以客流量最高的B660和B667为例,早晚高峰客流比例分别为58%和71%。
3.怎么服务?
线路规划方面,合理控制线路长度,避免左转的同时根据路况、客流潮汐特征灵活调整路径。部分线路的单程运行时间仅需15分钟左右,相当于常规线路乘客在平峰期的候车时间。
图9 线路避免左转的同时根据路况灵活选择路径
a)线路潮汐调整
b)调整前后潮汐客流变化
图10 线路走向贴合客流潮汐特征合理调整
站点设置方面,除了贴近地铁口设置固定站点,还可根据乘客需求灵活增设招呼站(未来或增设虚拟站点),实现了轨道公交零距离换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市民可以招手即停、按铃即下,在提高乘客出行便利性的同时保障了车辆运行效率,线路单程运行时间基本不变。
图11 地铁公交无缝换乘
图12 设置特色招呼站
运营管理方面,高峰期采用3-5分钟的高频发车间隔,票价叠加优惠后仅需0.4元,日常及时跟踪客流变化情况调整发车间隔及服务时间。高峰期乘客基本随到随走,候车时间短;票价优惠后相比共享单车、摩的、出租车等方式更具价格优势。同时,根据乘客出行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线路运营组织方案,例如B660在20:00仍有近50人的乘车量,已将其运营时间延长至晚上20:30。短驳巴士逐渐成为通勤客流轨道接驳出行的首选方式。
图13 B660每班次客流数据
宣传沟通上,采用地推等宣传方式扩散线路服务信息,建立微信交流群反馈需求,提升乘客归属感。通过实地宣传,在社区出入口、公交站台、地铁站台及出入口等设置宣传海报、易拉宝,并安排人员派发宣传页讲解,引导乘客乘车。在招呼站及车内设置乘客交流群二维码,公交公司可持续收集乘客真实的乘车需求,乘客可参与线路运营及规划,有效提升乘客归属感,有助于培育线路常旅客。各线路客流能在开通一周内稳步上涨与线路的实地宣传推广、乘客的优化需求反馈息息相关。
图14 B668宣传推广现场照片
图15 B660、B666微信交流群
结语
深圳轨道短驳巴士客流明显提升且成为通勤客流接驳轨道的首选之一,是一次真实的大数据驱动线路规划的成功实践。本文从线路规划、运营管理两方面剖析了短驳巴士取得良好效益的原因,后续深城交将持续挖掘轨道公交短驳需求,研究创新公交运营组织模式,进一步提升接驳公交的服务品质与出行体验,助力我市轨道成网背景下的公交线网优化。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城交先后主持《深圳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及第四轮公交行业财政补贴实施方案研究》、《深圳市常规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及三年行动计划研究项目》、《公交特许经营企业及非特许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专项服务》等项目工作,参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编制,致力于常规公交配套政策体系和标准研究。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公交线网革命(续):高品质公交的未来已来[EB/OL].2018.
https://mp.weixin.qq.com/s/1tcMzkowqoXkzHPsTd3sjA
[2]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佛山公交线网优化实践与探索[R].2020
[3]公共交通资讯.构建精细优质的公共交通网络,杭州打造zui懂市民日常通勤的地面公交[EB/OL].2021.
https://mp.weixin.qq.com/s/LoGyuJbuG4McCXYJDcC0aA
城市交通研究院
撰写:文 婷
审核:安 健、黄 泽、曾文鼎
审定:邵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