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建 | 街坊开发模式下街区环境综合设计提升——以深圳前海2单元5街坊为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无论是一件人造物,还是一座城市,都应遵循其内在逻辑的规律。当今的设计存在一种弊端,即由于个体认知差异导致,在对某些既定事物的研究上遵循着大脑中已有的秩序,而并非物质环境本身的秩序,更不是物质环境社会性的“组构”秩序。可见,探索街区环境本身的逻辑与规律,并在其社会背景与价值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亦尤为重要。本文以前海2单元5街坊的项目为例,立足于公交都市的实践,从街坊空间一体化开发的维度出发,通过道路空间重塑、景观风貌营造、人本体验升级三大方面的举措改造,以更好地匹配不断变化、成长的城市新需求。

 

 

01 研究背景

 

前海位于深圳市西侧,地处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主要由人工填海造地而成。伴随着深圳市“西向发展”的进程,前海地区从深圳“后院”逐步升级成为深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和具有识别性的国际化滨海城市中心(图1、2)。作为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的区域,前海采用“街坊开发模式”(图3)重视整体的开发建设与土地的多层次集约利用,将15km²的土地划分为22个单元102个街坊,每个开发单元由若干个街坊组成[1],空间特性呈现出一种几何秩序感与边界有限的全局特征。城市道路相互贯通,单元街坊彼此相邻。前海采用小尺度空间的地块划分方式,通过构建15分钟步行易达,特色社区集聚发展的开发模式,打造统筹兼容、阐往辅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实现有限土地的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实现物业价值的升级,形成前海高品质、高标准的整体形象。

 
 
图片
图片
图1 前海片区航拍图
 
图片来源:《前海城市新中心规划》
 
 
图片
 
图 2 前海开发单元
 
图片来源:《综合规划图册》
 
 
图片
 
图3 前海城市设计鸟瞰图·作者改绘
 
图片来源:《前海城市新中心规划》

 

 

02 深圳前海2单元5街坊项目实践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桂湾片区南部的2单元5街坊,毗邻中央公园游憩带和中央金融峡谷,由听海大道、桂湾五路、梦海大道和滨海大道围合的区域。街坊内部支路有,滨海北1街、滨海北2街、金融街、桂湾大街、金融东街、金融2街。提升工程包含梦海大道、听海大道、滨海大道及桂湾五路四条道路的街坊外围段,街坊内部支路包含金融街及滨海北2街(弘毅段)。道路总长度合计 1.73km,其中主干路合计 0.82km,次干路 0.59km,支路 0.32km。同时包含梦海大道西侧公共绿廊建设范围,面积约8100m² (图4、5)。

 

本项目是桂湾片区内城市建成度较高的开发单元,周边街坊单元以办公、商业用地为主,内部除中央绿轴外各地块主体建筑基本建成,其中投控、弘毅地块已投入使用。其余街坊内部在建的商业、城市绿地等性质的地块也预计将于 2022 年底前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图片
 
图 4 项目区位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
 
图 5 街坊区位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重要举措
 

基于前海高标准、高定位的要求,在街坊尺度下,围绕“人”这一核心主体,采用一张蓝图一体化的设计控制。通过重塑道路空间、营造景观风貌、升级人本体验三大方面的举措改造,形成“系统化活力单元”,以打造湾区智慧人本街坊试验单元和前海的特色新名片。

 

(1)空间重塑
 

在未来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轨迹下,前海将更强调以公共交通为核心中枢,以线性、流贯的慢行空间为经脉,以便利、易达的交通站点为穴位,将场景、情景、光景与风景融合于街景之中,使市民“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在引导市民健康出行、带动城市土地增值的同时,也将“联谊(sodalities)”城市公共空间,使城市空间的多元定义得以呈现。基于此,设计提出:

 

①促进三网融合,优化街坊出行结构。结合周边轨道、公交站点的分布,构建以“公共交通+慢行”为主导的绿色交通出行模式,重点做好非机动车和行人接驳设计,建立起“内外环网的快慢转换结构”(“内外环网的快慢转换结构”包含三层脉络,分别是外环、内环和慢网。其中,外环是指沿街坊外侧的城市主干道,构建形成的智慧健康骑行环;内环是指通过串联多个建筑前区空间,形成的街坊健步环;而慢网则是指通过完善街坊内部慢行步行路网,串联“内、外环”,进而延伸至整个片区,形成服务于整个片区的“健康慢行体系”,实现慢行转换渗透,并为所有使用者安全地使用。),服务于“单元-街坊-地块”三个层次,希冀依托“街坊”独特的空间秩序,形成多维度、多方次的空间关联系统,以提升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体验;

 

②打造多功能分离通行式街道断面,一体化统筹街道空间。使得道路红线内满足通畅可达,红线外实现协调引导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体验再升级;

 

③完善交通设施,构建完整稳静化安全街区。设计通过回收路权,完善过街体验,保障人行安全,营造“全龄友好”的街道出行空间环境,真正实现从“道路”到“街道”的回归;

 

④实现健康出行,助力城市交通减排。在2单元5街坊的整体实践中,设计将更加关注微观尺度出行的碳排放,试图通过将片区依次减弱的通过性功能和依次增强的空间功能进行叠加,以形成多层次、互联互通的全域慢行网络,完善全民、全龄友好的网络化安全街坊。

 
图片
 
图6 效果图·促进三网融合,优化街坊出行结构
 
图片来源:项目组方案
 
 
图片
 
图7 实景照片·促进三网融合,优化街坊出行结构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图片
 
图8 实景照片·打造多功能分离通行式街道断面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图片
 
图9 实景照片·构建完整稳静化安全街区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图片
 
图10 实景照片·构建完整稳静化安全街区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2)风貌营造

 

受已有开发模式的影响,前海的城市空间呈现着一种几何秩序感与边界有限的全局特征,各单元街坊彼此相邻,城市道路相互贯通,共同组构并形成了前海合作区独特且具可识别性的街区风貌基底,并暗示了某种潜在的秩序。基于此,设计提出:“一张蓝图一体化”的控制原则,总体协调统筹2单元5街坊空间风貌格局。设计要求:

 

①街坊空间一体化风貌把控。对已建成区域进行局部微调整、活化边界、做好衔接,对未建区域,进行指引控制,以保证城市整体空间形象的完整统一;

 

②打造共享街区,构建人本街坊。设计面向街坊内、外所有的使用者,考虑周围土地使用情况及相应的人流活动情况,采用道路断面一体化设计,将内部路网机动车道抬升,以铺装实现道路功能区分,营造慢行友好、低速安全的街区环境;

 

③智慧化交通管控,焕活街坊公共空间。通过智慧化交通管控,提高街坊内部分街道空间的遁应性与使用的灵活性,实现与内部公共绿地地块的“联谊”,形成弹性、可控的公园广场化街道,构筑街坊活力核,补足、焕活街坊内公共空间的潜在价值;

 

④挖掘场所精神,营造空间印记。完善城市设施艺术精细化设计,将艺术融入设计,让街区更有特色、更有细节、更有温度,形成不同的场所体验,以街坊整体形象增强招商吸引力,助力未来前海单元开发模式的发展;

 

⑤夯实生态基地,演绎自然之美。设计落实前海海绵城市的指标需求,夯实生态基地,希冀打造集“社交属性”、“人本属性”、“自然属性”三位一体的绿色、可持续街坊空间。

 

未来,伴随着各街坊单元的陆续建成,各街坊单元都将汇聚起各类城市讯息,反映多元城市面貌,彼此涵濡交互,形成可知、可感、可传承的城市品尚,更使穿梭于其中的人们,不期然地感受到前海这座城市是由不同思想支流共同汇聚而成的智慧体系,且时刻处于发展之中,从而自然的生起对深圳整个城市赓续“展读”的好奇心。

 
图片
 
图11 实景照片·街坊空间一体化风貌把控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图片
 
图12 实景照片·街坊空间一体化风貌把控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图片
 
图13 效果图·焕活街坊公共空间
 
图片来源:项目组方案
 
 
图片
图14 实景照片·挖掘场所精神,营造空间印记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图片
图15 实景照片·夯实生态基地,演绎自然之美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图片
图16 实景照片·夯实生态基地,演绎自然之美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图片
图17 实景照片·打造三位一体可持续街坊空间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3)体验升级
 

大数据集合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空间运营、城市政策制定、城市服务管理等领域里的流行趋势。“智慧”一词也应深刻体现出“智慧于市民、智慧于管理、智慧于移动、智慧于环境、智慧于生活”五大方面。通过精准匹配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以呈现精准化智慧服务的重要面向。

 

基于前海城市管理的视角,立足为不同行为的出行者提供服务的立场,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设计提出

 

① 搭建“服务+体验式”的智慧街区。设计基于道路功能需求,结合街坊的功能定位,搭建智慧大脑,提供智慧服务,以打造高效可达、全域管控的智慧街区,实现精准服务、精细治理。使慢行出行体验更丰富、公交出行更便捷舒适、城市管理更简单高效、精细管理、平台扩容;

 

② 营造“全健康工作”的人本街区。设计以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制度管理为保障,通过建设智慧公共基础设施,助力前海城市智慧体验的空间升级,为绿色低碳出行的实现和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提供新思路,建设智慧城市引领下的健康空间体验。

图片
 
图18 设计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结语
 

当设计的魅力融糅进“街坊”之中,“街坊”将不再是仅为实现“一体化管理”而建立的地域单元,而是兼顾着土地的经济价值与空间功能的美学需求,传递着空间的情绪,并反哺着城市未来的发展。可以说,一处安全、可持续、有弹性且完整的街区环境,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一座城市潜在的活力与价值,为城市带来更为实质性的收益,增强城市竞争力并推动整个城市朝着更为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继续保持高占位,统筹安排,确保内外联动;社会各相关方应在政策加持下,加强突破红线的建设强度,增强地块的渗透性;设计工作者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根据空间需求,梳理场地功能及街区愿景,明确最优方案和底线方案。

 

街坊一体化开发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方式,具有其独特的社会联谊性,使设计有的放矢、有迹可循[2]。可以说2单元5街坊是前海街坊一体化开发的初步实践,它表现出“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思路,并已初步取得了预期效果。未来,也将联合并带动其他街坊的开发与实践运营,构建前海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前海成为我国超大型城市中心区域可持续、高标准、精细化开发建设的创新动力。

图片
 
图19 领导现场指导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深城交拥有着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业务经验丰富的多专业协作团队,其涵盖着交通规划、城规建筑、工程设计、景观园林、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等多个类别。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未来,深城交将更为坚定“让交通与城市更美好”这一使命,更为积极地践行交通强国“绿色共享”理念,通过结合项目实践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以激发城市活力,让城市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

 

 

参考文献

 

[1] 郭军,刘劲,荆治国.深圳前海多元主体街坊整体开发模式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0,34(02):72-77.DOI:10.13991/j.cnki.jem.2020.02.014.

[2] 比尔·希利尔,朱利安妮·汉森,杨滔,封晨,盛强,王浩锋,庞天宇,古恒宇.空间的社会逻辑[J].世界建筑,2019(09):123.DOI:10.16414/j.wa.2019.09.023.

 

 

景观设计院

撰写:杜泽慧

审核:高 杨

审定:程智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