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25年 | 与深圳发展同频共振,与智慧城市共融共生

 

风华25年之二 成绩篇

 

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生命体,那么交通就是让这个生命体得以发展、延续、生生不息的血脉。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1996年创建,作为深圳市最重要的交通决策支持机构和规划设计研究单位,始终围绕交通引领发展的核心理念,推动深圳打造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与深圳发展同频共振。

 

 

深城交致力于提供“全球领先的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协同规划为引领、综合设计为支撑、系统集成为实践、智慧运营为反馈”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深城交企业(非政府)客户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客户结构更加多元化;深圳市以外地区合同贡献持续增长,区域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合作关系与价值黏性,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与口碑,3年以上客户收入贡献比超50%,年费型经常性可重复收入占比稳步上升。

 

 

近3年,深城交连续牵头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的第一名,以及交通部、住建部等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百余项,持续保持技术领先。

 

25年来,深城交践行国家战略,助力交通强国;促进城市发展,普惠大众生活;创新交通技术,引领行业升级。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西安、武汉、雄安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国内外重要城市输出深圳方案,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120余座城市,改善6亿人城市交通出行。

 

 

 

规划设计不断先行先试
 

深城交以城市发展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率先建立了规划编制技术体系与工作指引,提供从交通政策研究、综合规划到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一体化咨询服务;围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形成了面向协同实施的工作机制与方法;持续探索先进技术方向,融合数据治理,不断推进行业发展与进步。

 

聚焦交通顶层设计,制定了整体交通规划、交通白皮书、交通强国试点方案、公交改革、自动驾驶立法等重大交通政策与规划,发挥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统筹作用;着力构建骨干交通网络,推动了南坪、坂银、机荷等“十横十三纵”近1000公里高快速路和三轮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一至五期22条线路、超过900公里城市轨道网,以及 220公里城际铁路网、150 个高铁和城市轨道枢纽的规划建设,践行“建轨道就是建城市”;滚动开展6轮核心城区交通精细化治理,不断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和出行体验,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体系,为深圳这座高效运转的世界级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智慧交通勇于探索实践
 

深城交长期身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行业,对行业发展有着深入理解,由此形成了独有的对城市交通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能力。从城市交通大数据与仿真平台,到全球领先的车道级实时在线仿真系统技术。从多层次一体化交通模型技术,到人-车-路动态交通监测评估,让“智慧”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无序的可以有序汇聚,让未知的可以开始预知,让决策变得更简单。从城市交通治理平台、智慧街区、智慧交管、智慧高速、智慧枢纽,到智慧监检测,我们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用科技赋能城市与交通新未来。

 

25年来,深城交研发了国内首个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全球首个交通碳排放实时监测平台、国内首个交通运行指数系统、秒级实时在线推演系统,“涵盖2.9亿实体、12.4亿联接关系”的城市级-毫秒级检索的交通知识图谱,以及未来自动驾驶所需的车联网管控平台。

 

 

数据治理加速落地示范
 

深城交创新性提出“数据驱动城市交通治理”,依托规划业务牵引,践行数据治理城市理念,发挥城市空间规划、市政设计、景观设计和智慧交通工程等多专业协同优势,推动交通、城市、景观、智慧等多专业融合,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落地与运营管理提升,有效改善交通出行体验。

 

从交通治理到街道治理、再向城市治理跨越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福田、前海等地落地示范,实现街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为市民打造宜居、幸福的高品质智慧街区。

 
 
代表性工作

 

1.全国首个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体系指引

 

2006年,深城交在国内第一个提出建立与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出版了《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及工作指引》,并持续20年不断进行技术总结提升,先后出版了《面向协同实施的城市交通规划》《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实践》《创新与提升—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实践(1996-2016)》《从理念到行动—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实践》等科研专著,系统形成规划指引,促进城市交通规划行业发展。

 
图片
 
 
2.全国首个涵盖海陆空铁城市交通白皮书

 

深城交于2005年完成《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的编制,指导深圳第一轮系统性的交通规划编制。2012年深圳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涵盖海陆空铁各领域的城市交通白皮书,首次提出枢纽城市、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围绕建立世界级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目标,完成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2020年版)的编制,支撑深圳打造新时代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引擎,支持创建“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

 

 

图片

3.全国首推系统性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全国第一个开展交通综合治理工作,至今先后完成六轮交通综合改善规划,形成“TP+TIP”滚动规划编制及实施机制,针对不同阶段,制定长短结合多管齐下策略与措施。近期交通改善方面,通过滚动开展交通综合治理,有效缓解了深圳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图片
 
改造前的深南路
 
图片
 
改善后的深南路
 
第一轮:《深圳市罗湖中心区交通综合治理》(1996年)
 
 
图片
 
罗湖上步中心区干道系统改善
 
图片
 
1997~1999年香港何黄公司和我中心联合完成的《深圳交通综合治理方案》

 

第二轮:《深圳市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研究》(1999年)

 

 
图片
 
快速路改善方案
 
图片
 
公交场站规划布局
 
第三轮:《深圳罗湖福田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及《南山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3年)
 
 
图片
 
过境交通及货运交通分流网络
 
图片
 
广泛的片区综合治理
 
第四轮:《特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2006年)
 
 
图片
 
第五轮:《深圳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近期规划》(2014年)

 

 

4.全国首编轨道建设规划,构筑轨道都市

 

坚持“建轨道就是建城市”,深城交推动了深圳五轮城市轨道线网,以及“南北终到、东西贯通”国家铁路、都市圈城际铁路网规划建设,打造多层次的轨道交通发展格局,强化轨道在深圳都市圈战略轴带上的客运出行主体地位,构筑轨道都市,支撑深圳空间优化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并在国内率先开展轨道详细规划,以轨道促进沿线土地利用开发,践行 TOD 发展理念。

 
图片
 
 
5.整合城市道路和公路,建立一体网络

 

深城交着力构建深圳骨干交通网络,通过三轮干线路网规划推动了“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和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从全市范围内系统整合城市道路网和公路网,建立了适应全域城市化的道路交通体系,确定了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系统,到统筹区域干线路网规划布局,支撑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和特区一体化发展,与轨道交通协调并共同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2018年开始第三轮,结合交通需求调控手段,全面完善高快速路网体系,重塑高效高质路网格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图片
 
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图
 
图片
 
快速路网规划方案图
 
第一轮:干线路网规划(2004年)
 
 
图片
 
深圳市干线道路网布局图
 
图片
 
前海合作区道路网规划布局图
 
第二轮:干线路网规划(2012年)
 
 
图片
深圳市高快速路网优化方案图
 
图片
 
核心区一横三纵收费地下道路图
 
第三轮:干线路网规划(2018年)

 

 

6.制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再造慢行系统
 

深城交于2005年提出了“优先发展公交、优化客运结构”,制定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策略,确定了“公交区域专营” 核心政策。提出公交提速 “1.5”战略,重点围绕公交扩容提速,提升地面公交效率,实现公交服务提质,创新公交首末站设置,规划建设立体综合车场、“门厅式”公交站、路内首末站,建设大范围覆盖公交专用道网络,在关键走廊设置路中式公交专用道,实现公交“扩容提速”。同时,契合城市转型发展,以公交慢行优先为原则进行路权再分配,重点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形成“轨道+步行”模式。

 
图片
 
深圳市公交专用道网络布局图
 
图片           图片
 
新彩隧道路中公交专用道开通初期,公交高峰运行车速在隧道段达40公里/小时
 
图片
 
a.结合建筑物底层停车场设置的公交站,满足“全天候”乘车需求
 
图片
 
b.公交线路进入社区内部道路,争取常规公交出行“零步行”
 
图片
 
c.“公交+轨道”无缝出行链
 
支线临近建筑物设置公交站/首末站,提供舒适、便捷、邻里化的公交服务
 

 

7.系统建立需求管理政策,促进小汽车合理使用

 

《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提出“费用用者自付”作为4项重大政策之一,2006年第一轮停车发展政策,确定差别化供应停车设施,提高中心城停车场收费标准,以2011年大运会为契机,实施“绿色出行,自愿停驶”政策,2013年在东部景区实施节假日停车位总量控制;2014年制定第二轮停车发展政策:实施路内停车收费;2015年实行小汽车“限购+限外”政策,2016年首条HOV车道正式启用;2018年开展新一轮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研究,面对未来新的需求特征、新的出行体验、新的基础设施、新的治理模式、新的技术应用,进一步明确了用者自付,以经济杠杆调节为主要抓手的需求管理方向。

 
图片
 
工作人员展示“绿色出行、给力大运”荣誉车贴
 
图片
 
大运会组委会倡导绿色出行新闻发布会
 
图片            图片
 
 
8.建设全国首个城市交通实时在线仿真系统

 

2000年,设立深城交城市交通仿真实验室(交通模型室);2001年,开展第二次深圳居民出行调查,全面检讨更新CTS/RDS宏观模型;2002-2010年,配合重点片区及地段交通改善规划,借香港经验,专题研究中观、微观交通模型,建立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模型体系;不断通过技术升级与自主创新;2011-2018年,依托大数据智能计算技术和实时数据采集,成功搭建了全国首个城市交通实时在线仿真系统,并在深圳市和苏州市落地示范。

 
图片
 
 
9.研发全球首个动态实时交通排放分析系统

 

在新时期多元需求下重构交通大数据体系,在面向效率、安全分析的基础上,延伸面向交通环境维度的评估。2013年,深城交与德国GIZ机构合作,建立中国道路交通排放模型CRTEM,标定了本地化的道路交通排放因子;2014年,建成了全球首个城市级道路交通排放监测平台;2017年,成立深圳市交通碳排放工程实验室;2018年,升级成为面向交通全方式的交通排放监测平台,支持深圳市重大交通政策评估和交通碳排放精细化治理。搭建了全球首个小时级动态发布的交通排放分析系统。

 
图片
 
深圳市交通排放监测平台
 
 
图片
 
交通排放移动监测车

 

 

10.建成全国首个道路交通实时路况和监测评价系统

 

2006年,依托当时深圳本地5000辆出租车的GPS数据,深城交建成了全国首个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系统,并正式对外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的交通实时路况。期间,经历了初步探索、指标体系构建、功能优化、多源数据融合与交通预测等阶段,发展形成了一套高精度、全面化的交通运行指数体系,并连续跟踪了15年,持续全面支撑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在交通运行监测、拥堵识别、交通政策评估、重大基建评估、公交专用道优化、交通信息服务、节假日出行预测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11.研发交通行业首个城市交通大数据智能计算平台

 

2019年始,中心依托首个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8.1专项,建设了城市交通大数据智能计算平台——TransPaaS。平台面向数据分析员、算法工程师、开发人员、规划设计师等角色,以打造交通领域的专业PaaS平台为目标,重点构建数据中台与算法中台,提供将交通领域的数据和算法封装为服务的能力,支撑行业应用快速应用,同时实现数据、算法、标准与技术的资产化,保证数字资产的可见、可管、可用,对内形成支撑中心所有业务线的唯一底盘,对外逐步形成赋能全行业的开放共创生态。

 

图片            图片

 

 

12.推动深圳首批智慧道路建设

 

深圳首条智慧道路侨香路,到新洲路、创新大道、彩田路、上步路等,深城交精细部署智慧灯杆、智慧信号机、智慧公交站亭、智能集成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实现道路全息感知、精明管控、协同运维、智能服务等,改善交通设施服务、改进交通管理效能、促进政府协同治理、提升市民出行体验,为政府规划决策、道路运营管理和公众智慧出行提供科技助力,支持“可感知、可运行、可管控、可服务”的未来城市前景,积极拥抱以万物互联为基础的全新出行体验时代。

 

 
图片          图片

 

 

13.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圳范例

 

深城交牵头完成的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项目,于2020年8月完工,以充分激发街道活力,助力福田中心区由CBD迈向CAZ为目标,从城市、交通、景观、智慧多维度着手,对深圳福田中心区5.3km²范围内的道路和周边公共空间进行综合提升,已成为大城市中心区城市环境建设的标杆。从深圳市首个“儿童友好街区”百花二路宜学街区,到深圳市“妇儿友好先行示范街区”,深城交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妇儿友好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望未来
 

未来,深城交将持续探索先进技术方向,融合数据治理等多元技术领域,推进行业发展与进步, 争当规划设计行业先行者;推动新城建领域,特别是智慧交通领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工作,争做新城建领域引领者;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团结行业生态伙伴,为政府、运营企业、规划设计企业以及出行者提供赋能支持,努力成为智慧交通生态赋能者。我们将继续与智能时代携手同行,与智慧城市共融共生,助力伟大时代,创造更大辉煌。

 

 

 

风华25周年之管理篇尽请期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