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持续交通新共识、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再提速!10月轨道交通行业观察

 

01 运营数据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
 

2021年10月,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49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50条,运营里程8087公里(10月新增17.8公里),完成客运量20.5亿人次,较上月增长2.5%。各城日均客运量138万人次,最高值1249.3万人次(上海10月29日);各城客运强度均值为0.52万人次/公里,最高值为1.75万人次/公里(深圳10月29日)。

 
图片
 
图片

 

10月,20座城市日均客运强度较上月增加5%以上,郑州、哈尔滨、三亚、厦门、徐州等5市客运强度较上月增长20%以上;受疫情影响,16座城市日均客运强度降低,兰州、乌鲁木齐、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5市客运强度较上月减少10%以上;北京、深圳、上海日均客运强度较上月降低10.7%、6.4%、3.2%。

 

图片

 

 

深圳地铁运营数据
 

2021年10月,深圳地铁客运总量1.8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589.9万人次,较上月降低4.9%,主要受国庆期间客运量降低影响。日客运量最高值为720.4万人次(10月29日),最低值为409.2万人次(10月10日),幅值相差311.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周末节假日为工作日的78.6%

 

图片

 

深圳地铁全网日均客运强度1.44万人次/公里,最高和最低线路为1号线、8号线,分别为2.20万人次/公里和0.59万人次/公里。受国庆假期影响,各线(8号线除外)客运强度呈现不同程度降幅;8号线客运强度逆势增加11.3%,主要由于国庆期间盐田方向旅游休闲出行需求增加。

 
图片
 
注:各地运营数据根据交通运输部月报等整理。

 

 

02 行业焦点

 

10月14日-16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举办。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130余位交通部长、企业家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重点聚焦实现可持续交通目标的机会、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对话,大会成果文件《北京宣言》将提交联合国作为联大文件印发。 链接

 

习近平主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中方将建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链接

 

《北京宣言》:描绘了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未来愿景,提出了加强国际交通合作的行动倡议,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交通相关的各项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一个框架。提出恰当采用新兴技术是解决诸多挑战的关键,鼓励各国开展国际合作,推进技术发展和创新,推动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及偏远地区、特殊处境国家延伸,加强全球道路交通安全,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链接

 
图片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发布:《报告》共分七章,集中展现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轨道领域指出中国已构筑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区际快速客运服务体系,高速铁路超过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铁路在客运量中的占比达22.8%;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率达到50%以上。 链接

 
图片
 
2012-2020年全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运量占比

 

 

03 国内动态

 
 
1.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绿色出行考核标准等国家政策重磅发布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要求提高铁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推广智能交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链接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到2030年国家铁路综合能耗下降10%;大力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链接

 

10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标准》。明确绿色出行比例、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等多项考核指标。 链接

图片
 
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指标

 

 

2.黄河流域、成渝经济圈、京津冀交通强国等区域发展规划密集出台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形成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提升既有铁路功能,填补缺失线路、畅通瓶颈路段。强化至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跨区域大通道互联互通建设。 链接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至2025年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成渝间1小时可达,铁路网总规模达9000公里、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 链接

 

10月26日,交通运输部公开《北京市开展京津冀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包括一是打造京津冀区域多层级轨道交通网,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铁、城际铁路、市郊铁路融合程度显著提高。二是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跨公司运营模式,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分级安检,推行“信用+”快速安检模式,推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复线化改造。 链接

 
图片
 
近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印发的区域发展规划

 

 

3.各省份“十四五”交通规划持续发布,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凸显
 

10月,江苏、四川、广西等省份发布综合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江苏、四川、广西等八省份“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高速铁路达9400公里,都市圈轨道交通近4000公里;八省份“十四五”综合交通总投资超11万亿元,其中轨道投资超5万亿元,占交通投资额度近50%。广东省“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达4.6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20%。其中将新增高速铁路1635公里、城际铁路324公里、城市轨道交通721公里,轨道交通总投资达2.2万亿元。 链接

图片
 
各省轨道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统计
 
注:都市圈轨道含都市圈范围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轨;福建*项含在建项目。

 

 

10月6日,香港特区发布《2021年香港施政报告》、《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港深接壤“两湾一河”为基础,规划建设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构建“双城三圈”的空间结构,促进港深互补优势融合发展,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图片
 
港深融合发展“两城三圈”空间结构

 

港深以轨道交通为纽带促进深度融合:一是建造连接洪水桥及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二是将“北环线”延伸经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新皇岗口岸;三是将东铁线伸延至深圳罗湖并在深圳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增设非过境铁路服务罗湖南站;四是将“北环线”向东延伸接驳罗湖、文锦渡及香园围一带。链接

 
图片
 
香港北环线、东铁线规划图

 

 

04 国际动态

 
 
1.国际公共交通协会联合声明:铁路和公共交通是实现脱碳的最快方式。

 

10月,国际公共交通协会(UITP)和欧洲运输工人联盟(ETF)、国际铁路联盟(UIC)联合声明:铁路和公共交通是日常出行脱碳最快、最经济的方式,如果交通不实现脱碳化就无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UITP网站)

 

10月29日,全球铁路组织(UIC)发布了铁路2030年愿景。指出目前铁路占全球货运总量的15%,客运总量的12%,2030年全球高铁客流量将增加一倍,许多航空公司将停止短途航线并推行空铁联运。通过以交通为导向连接社区、铁路能源及技术创新、多式联运和无缝连接、更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服务等途径,铁路行业有望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UIC网站)

 

10月29日,东京地铁发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年东京地铁运营9条线路,运营里程195公里,日均客运量495万人次,客运强度达2.54万人次/公里.日。《报告》明确推进确保地铁安全、让乘客充满活力、提升东京魅力、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体育事业等发展目标。提出2030年CO2排放减少30%,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中长期奋斗目标。(东京地铁网站)

 

图片

 

 

2.德国、日本攀点氢能源科技树,莫斯科地铁全网启动生物识别支付系统。

 

10月6日,JR东日本、丰田和日立宣布联合开发搭载氢燃料电池和普通蓄电池的“混合动力系统”试验列车,列车最高时速100km/h,续航里程达140km,计划于2022年3月实证试验。(日本共同社)

 

近期,德国交通部宣布建设四个氢能创新技术中心,全面开展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领域的氢能研发,2024年底前将累计注资2.9亿欧元。2020年德国发布《国家氢能战略》,谋划通过氢能源实现国家能源转型和脱碳化。(德国交通部网站)

 

10月15日,莫斯科所有地铁车站启动了生物识别车费支付系统,莫斯科成为全球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最多的城市。(莫斯科地铁网站)

 

 

05 行业观点

 

10月9日-11日,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京举办,300余家展商、1000余名专家、近2万名轨道人相聚,共绘城轨交通“十四五”智慧发展蓝图。 链接

 

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首先是全息数字化和建立各数据系统逻辑的知识图谱、安全红线以及标准、规范和指南;功能智能化、面向乘客系统等智能化是正确的,但应急、突发或极端状况下必须人控;要重视智慧城轨的需求分析,以适应的主线将不同部门的需求联结并实现信息交互和共享;加强对智慧城轨项目的评价,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前评价-跟踪评价-后评价。

 

俞光耀(申通地铁董事长):数字化是城轨高质量发展趋势,应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一是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二是统筹协调,重视顶层设计,处理好系统和碎片、技术与场景、产学研与产业链共建共享共治、高质量发展与低水平重复、开放共享和安全管控之间关系;三是科学治理,基础建设标准流程要先行,注重数字质量和数字安全。

 

辛杰(深圳地铁董事长):面对未来的轨道发展,要建设高水准城轨网络、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智慧城轨建设、推动自主产业链更加强韧。

 

周晓勤(中城协常务副会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中国特色发展理念和系统观念,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服务和创造一流效益,在创新中探索实现与中国国情相吻合的发展道路。

 
图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四大重点方向和十二大战略指向

 

 

赵鹏林(雄安新区特别顾问):都市快轨发展思考:一是时间竞争力是基础,应兼顾国铁快速+地铁便捷,相对小汽车有竞争,确保公共交通吸引力;二是服务竞争力是核心,提供多样化服务,如地铁式旅乘模式+国铁式多样化服务+便捷网络换乘+成本经济兼顾通勤商务,适应都市圈快速通勤及商务不同需求。三是效益竞争力是关键,尽可能的降本增效,提升系统绿色低碳属性和可持续性;四是机制适应性是前提,要适应项目多主体的特点,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五是以“政府能负担、企业可持续”作为方向;六是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目标,乘客乘坐选择是检验标准。

 

10月11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20-2021)》。《报告》指出打造智能化的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和客运服务成为必然趋势,提高乘客体验获得感和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目标,区域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移动支付互联互通是未来发展方向,智能技术赋能城市轨道交通维修体系是转型升级的关键。 链接

 

 

城市交通研究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