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 | 环境行为学导向下的城市商务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及其实践

美国环境美学家阿诺德·柏林特曾说“环境条件对健康、满足感、自我实现和幸福感的影响是广泛和重要的。”[1]由此可见,商务办公区的环境不仅会影响城市形象,也会直接影响办公人群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环境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的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联系,使人们能合理改善环境及生活质量,同时满足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的需求。[2]本文从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出发,探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景观的设计手法为高压的办公群体创造出舒适放松的公共环境。

 

 

01 城市商务办公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高密度的商务办公区,节奏快,氛围紧张,以致于办公群体们在其中倍感压抑,难以喘息,这已经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 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不足3%。[3]虽然社会对高压办公群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注已久,针对该类人群的治疗也越来越多,但更多的还是局限在传统的医疗、心理疏导等室内空间中进行,对于他们最常使用的办公区公共空间往往没有过多关注 。笔者通过实地的考察以及案例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功能定位不清晰,空间设计不合理,使用率低下;

 

(2) 未能针对办公群体使用需求进行特殊设计,人性化不足;

 

(3) 主题不显,特色不足,景观效果千篇一律,识别性低。

 

 

02 城市商务办公人群特征及行为需求分析

 
 
1.人群特征
 

(1) 群体年轻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商务群体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商务群体正在更新换代,80、90后已经成为商务群体的中坚力量。[5]

 

(2) 重视做事效率:一般高端商务区办公人员都拥有丰厚的薪水,自由的活动时间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处理事情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3) 偏向尝试新媒体运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媒体逐渐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高效性与便利性使得商务群体更偏向尝试新媒体进行沟通。

 

(4) 心理压力与亚健康状态:商务群体的压力大多来自工作,职业强度和职场交往日益成为困扰商务人士的两个因素。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商务人群出现了亚健康的趋势,包括血压、心脏、呼吸等身体健康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5) 追求生活品质,重视自我价值实现:商务群体一般比较优秀,收入较高,处在马斯洛金字塔的顶端。他们相比普通人更注重生活品质,希望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2.行为需求

 

(1) 沟通与交往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爱和归属感即为社交的需求[4],而著名的霍桑实验也表明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5],这些都表明人是需要社交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同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团体意识,进而获得尊重并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商务区公共空间设计时应该创造更多舒适的交往空间。

 

(2) 释放心理压力

 

社会对于商务办公群体的亚健康状态关注已久,他们因高强度的工作强度及压力衍生出很多生理及心理的疾病。因此,景观设计中为商务群体提供安静的释压环境非常重要。通过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间,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逐步缓解来自工作的压力。

 

(3) 公共性与私密性

 

阿尔托曼对私密性的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6]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控制。交往是有必要的,独处也是一种需求。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应该设置不同开放程度的景观空间:私密空间增加边界因子,使得人们可以免受干扰,舒适的交往;当然对于核心焦点区域,还需要设置开敞的公共空间供使用者获取信息、参与活动。

 

(4) 向往自然

 

人们都有趋向自然的心理,最大限度的接触自然是人类的本能。研究显示,当场地内的绿化量超过整体视野的四分之一时,人们的生理与心理会产生舒适感。新鲜的空气、自然的植物、充足的阳光、清澈的水体这些自然元素能够使人放松心情,减轻疲劳,缓解压力。[7]

 

 

03 环境行为学导向下的商务办公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1.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

 

商务办公群体需要来自外环境和同事的情感关怀来提高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就需要景观设计为他们营造不同的情感交流的空间。例如适合交流的桌椅、有助于激发灵感的配色、自然优美的环境、空间上的互动设施等,这些景观元素都可以从使用者的特点出发量身定制,为他们提供舒适的交往空间加强同事间的情感交流,获得他人的认可。

 

此外,外环境中的企业精神和地域文化也可以增加商务群体的归属感。提取与商务区相关的色彩、造型、声音等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都会让使用者感觉被环境所接纳从而产生归属感。例如,对于高端商务区常有外籍人士出入,可在设计中运用一些国际通用元素、增加多语言标识等,体现出园区的包容性、国际性,增强使用者的归属感。

 

往往不经意的小细节最能打动人心,对于不同商务区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从满足其情感需求的源头入手,多层次分析,做到以人为本,以其感受为空间设计的基础,为商务群体营造家一般温暖的商务区外环境。

 

2.创造多种的活动可能

 

商务办公群体的行为活动一般包括散步、沟通交流、锻炼、冥想休憩等,活动属性比较明确。根据上文对此类群体的人群特征和行为需求分析发现,在办公区公共空间设计时主要从满足基本功能(功能性)、促进身心健康(健康性)和提增强趣味性和使用舒适度(人性化)三方面来考虑。满足基本功能就是根据此类人群的行为偏好组织流线,划定空间内容,比如功能分区等;促进身心健康主要是释压和减轻疲劳,可以通过策划人的活动主动降压,也可以通过外部环境被动减压,例如设计康养植物、舒缓的灯光和水景等,通过两者的结合达到疗愈效果;同时,增加空间的趣味性设计,可以促进更多的互动活动发生。通过观察商务群体的行为习惯,关注设施的细节设计,也可以为使用者带来舒适感,增加场地的认同感,从而提高空间使用率,提高活动的质量。

 
图片
 
图1 休斯顿中心广场创造了多种情感交流的场所
 
 
图片
 
图2 重庆中瑞产业园国际化文化展示及标识性设计

 

 

04 案例实践:深圳市兴融街区省园

 
 
1.项目背景

 

兴融街区坐落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大道西南侧,媲美深圳“华尔街”。其在规划初期,是以美国曼哈顿区为蓝本,集合广东骑楼风格的裙楼元素,建成深圳的“十三姐妹楼(联通大厦、投资大厦、华融大厦、免税大厦、烟草大厦,时代金融中心,中心商务大厦、新华保险大厦、兴业银行大厦、航天大厦、卓越大厦、国际商会大厦A座和B座。)”,以金融、商务写字楼为主,成为深圳的标志建筑群。[8]其空间形式虽与纽约大致相似,但在公共空间的使用效果上却大相径庭。兴融街区街心公园基本只是周边办公人群午后休憩的场所,整体闲置率较高,与纽约街心公园节日演出、音乐会、表演等丰富的活动相差甚远。此次提升从环境行为学的视角出发,挖掘使用人群的真实需求,提出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摇身一变成为闹市中办公人群疗愈自我的心灵净土。

 

2.场地现状分析

 

(1) 基地概况

 

本次研究范围西起新洲路、东至益田路、北至深南大道、南到福华路,共0.3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66栋办公楼,1座购物中心(购物公园),1座交通枢纽(福田站:地铁、地下火车站),办公类型主要是以华安保险、投行、招商证券、新华保险、兴业银行等为代表的众多金融证券行业。

 

根据规划,兴融街区在高密度的办公地块预留东西两块绿地,分别以自然生态、金融商业为主题,展现兴融街区“入世谨省”、“出世禅意”的双层境界。省园便是位于兴融街区西侧的长条形绿地(长约180米,宽约50米),约9000平方米。改造前这里存在一些老旧公园的普遍现象:设施品质比较老旧,空间割裂严重,人性化不足,整体特色不明显等,这不仅与周边高端大气的建筑环境不匹配,更不能满足当下商务人士更高标准的使用需求。

 
图片
 
图3 研究范围
 

 

图片
 
图4 项目区位

 

 

(2) 超高比例的办公群体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研究范围内职住比高达901.78%,基本以商务办公群体为主,多为25-34岁的年轻群体,且男性办公人群比例较全市水平偏高,总体收入水平较高。综合区域内的办公楼属性,可以得出区域内办公职业多为金融证券行业。

 
图片            图片

 

                          

 
图5 研究范围内人群特征数据
 
数据来源:百度慧眼2021年2月

 

 

(3) 超长时段的使用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范围内工作日和周末节假日24小时流量具有明显时间差异性,这也和一般的办公作息时间相符合。通过周末和节假日人流对比可以发现,区域内周末亦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群流量,且晚上在22:00-23:00人流逐渐撤离完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周末有约半数群体在加班,且全周内也有部分群体加班到深夜。

 
图片
 
图6 研究范围内人流量数据
 
数据来源:百度慧眼2021年2月

 

 

(4) 分析总结
 

通过上述多个维度的分析,我们总结出该场地特征:

 

1.显著的商务办公区,且办公密度高,绿地资源稀少。

 

2.使用群体多为快节奏、高压力的金融证券从业人员。

 

3.区域内的人流具有明显潮汐现象,白天人多,早晚人少。但因加班作息问题,较其他公园相比,存在夜间使用的特殊需求。

 

基于上述总结,我们本次的设计命题属性明确:从环境行为学出发,在高密度商务办公区针对高压办公群体进行的量身定制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3.总体设计

 

(1) 主题定位:静思考、慢节奏
 

省园是在充分联系场地与周边生活、满足商务办公群体使用需求、在原有街区公园基础上的一次升级改造,营造了“大隐于市、闹中取静”的空间特色,集合夜景灯光、音乐演出、艺术展示、公益活动,广场售卖,瑜伽运动等城市动能一体,为喧嚣忙碌的都市打工人提供驻足、停留、冥想、小聚的公共绿地,是闹市中“静思考、慢节奏”的街心公园。

 

“省园”寓意:省,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开源节流,勤俭节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园”,一方面是场地本质属性的回归,同时与“圆”谐音,象征场地无限蓄能的圈环及未来的无限可能。

 
 
图7 改造后鸟瞰图
 
 
(2) 空间结构:中轴对称的带状绿地
 

场地整体呈现拱形带状结构,起承转合,中轴对称,表现出强烈的轴线感、序列感,契合商务办公区稳重大气的空间布局。而且,从高楼俯视整个公园,会发现穹顶带状,结合方块元素,仿佛儿时的“跳房子”,增添了动感趣味,激发人们走出大楼、到户外活动释压的激情。

 
图片
 
图8 空间结构
 
 
4.环境行为学导向下的公共空间具体设计

 

(1) 能量场

 

1)公共与交往

 

人具有社会性,参与和交往的愿望是每个人都有的。有研究显示,大多数人都喜欢长时间关注他人表演或者被关注。通过“表演”被他人关注可以获得自身的价值感,同时观察者也能在观看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表演者都能从中获得心理的满足。[9]运用这种“人看人”的社会现象,设计将中心能量广场定义为全园开敞、焦点的公共空间,打破先前仅作为通过性空间的功能缺口,吸引策划更多活动驻入,街头艺术、周末集市、创意展览、跨年倒数……让办公群体未来的公共交往活动焕发无限可能。

 

2)释压与审美

 

能量广场铺装灵感源于自蒙德里安的三色构图——《红黄蓝构成》,采用经典的三色构图配比形成铺装模块。同时围绕中心逐渐发散,犹如心理学上常用的催眠释压环,为高楼上俯瞰的人们带来工作间隙的心灵放松。

 

3)无碍与通行

 

通过现场观测,发现中心广场日常最多的是东西向的日常穿行。设计从人本出发,通过无碍坡道、人行台阶将广场与两侧街道有机融合,满足办公群体快速通勤的使用需求。

 
图片            图片
 
图9 能量广场改造前和改造后
 

 

图片
图10 无障碍坡道德式护栏
 
 
图片
图11 铺装细节:阴刻园名

 

(2) 省世廊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 de Jonge)提出了“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逗留的地方,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9]因此,位于边界的廊下空间是人们最愿意逗留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直接进行私密的交往,也可以远望中心广场的动感表演,作为观众间接参与其中。我们融合两侧街道,合理布局台阶高度,综合考虑人际交往的距离,人体工程学的舒适尺度,进行台阶、廊架、座椅一体化设计,形成林下私密休憩空间。同时在与街道之间用花池隔离,为人们形成休憩的安全感和依靠感。而且,台阶上雕刻的省世名言,也将会为休憩的人们带来意外的小惊喜。

 
图片            图片
 
图12 省世廊改造前和改造后
 
 
图片
 
图13 台阶阴刻名言
 
 
图片
 
图14 台阶、座椅、廊柱一体化设计

 

(3) 金融柱
 
1)传统灯柱的新媒体转型

 

四个金融柱高约14米,宽约2.3米,原本为传统的景观灯柱。设计结合年轻群体偏爱的新型媒体的社交方式,将其重新包装,形成两面灯光、两面荧屏的立体信息屏。结合办公人群的作息时间,融合科技和艺术,工作时间播放金融股市、财经新闻等金融内容,夜间和节假日播放主题灯光表演。金融柱凭借极具创意的光影形式,不成为了省园的视觉焦点,也是整个兴融街区的重要城市标识,强化了街心公园的公共性与人文性。

 
图片            图片
 
图15 灯柱改造前和改造后
 

 

图片            图片
 
图16 金融柱主题内容播放效果

 

 

2)人性化的视觉黄金分割

 

因立柱竖向比例7:1,内容呈现受限,因此设计根据屏幕最佳比例16:9以及人的视线舒适度和内容辨识度,将屏幕内容从近人尺度、街道尺度、城市尺度三个维度进行不同内容的分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7 金融柱屏幕设计细节

 

 

(4) 光之韵

 

公园整体日景植物有着庭院造景的意境,阳光透过廊架产生层次丰富且舒适的光影,人们停留、休憩,安静感受一种独立于周围都市环境的放松惬意;夜景延续日景的舒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夜间的氛围:

 

1)秘密的廊下休憩:感受自然,体验光影

 

营造夜间声、光、绿植以及环境四种元素在整个场域互相影响的自然气息,自然生长的藤蔓与廊架格栅产生韵律的光影,星星点点的灯光作为点缀,增添浪漫的元素,为午夜到来的职场精英营造舒缓宁静的冥想空间。

 
图片
 
图18 省世廊下荧光灯洒满木平台
 

 

2)公共的广场交往与归家路上的光毯

 

夜晚广场的通过率很高,是疲惫的办公人士回家之路。在平日,关闭立柱大荧幕,与广场的暖色光形成对比,呈现地面的创意灯光,通过透光混凝土呈现的光纤星光会有机地、呼吸般缓慢的变换着,在提供基础照度的同时,营造另一种让人兴奋的浪漫的光环境;在需要举办活动的情况下,开启立柱投光灯和主题荧幕,提供活动所需的照度,营造积极的交往空间。

 
图片
 
图19 夜晚归家路上的能量光毯
 

 

(5) 疗愈绿

 

有着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办公群体相比普通人更拥有一颗向往绿色、向往自然的心,他们需要代表生命的绿色、代表活力的花色来疗愈超负荷的大脑。中轴两块带状绿地正是他们所需的生命色,其植物配置基本保持了2017年花漾街区建设时的设想:以大腹木棉、龙船花、四季秋海棠为主的花漾景观形成中轴线的视觉焦点;旁侧廊架上爬有炮仗花,下侧分割花池采用狐尾天门冬、常春藤,运用低调的色彩搭配营造静谧的休憩空间。同时,运用群落植物天然的功效,在高密度灰色空间中通过蒸腾作用和遮蔽作用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提高体感舒适度,营造出高密度低气压的闹市中的一片宜人小气候。

 

在这里,办公群体不仅可以从高处俯瞰来自自然的生命力,更可以停留下来,在人工营造出的小气候中享受片刻的舒缓与安宁。

 
图片            图片
 
图20 改造后中心绿地及廊架绿化效果

 

 
结语
 

本文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围绕办公人群的心理需求、活动特征两方面问题进行办公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程案例中。改造后的社区公园使用率明显提升且成为街区亮点,是一次真实的通过环境提升改善群体生活的成功实践。深城交依托强大的智慧交通数据库,结合传统的规划-交通-工程-景观多专业协作,形成了科学的工程设计体系。中心多年来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通过精细化的布局和人性化的设计,打造了包括百花二路儿童友好型街道、福田上步休闲绿廊、福田中心区系列口袋公园在内的众多优秀项目,获得了市民和业主的高度认可。中心将持续打造国际一流、全球领先的高品质街道示范工程,为美化城市形象、改善人民生活献计献策。

 
图片            图片
 
图21 改造后公共空间使用率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阿诺德.柏林特(美).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美学[M].陈盼,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

[2]祝磊.从环境心理学谈城市广场设计[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05):9-12.

[3]李晓彬.办公区外部景观设计研[D].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亚伯拉罕•马斯洛(美).人类激励理论[M].1943

[5]李阳.城市商务办公区外环境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7.

[6]林玉莲等.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崔祎.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办公区景观设计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8]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深圳城市读本·中心区变形记》[M].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8

[9]扬·盖尔(丹麦).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工出版社,2002

 

 

景观设计院

撰写:姜钧文、程智鹏、陈岚

 

返回列表